2008年12月5日,在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动和支持下,由原永煤集团、鹤煤集团、焦煤集团、中原大化、省煤气集团重组而成的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和由原平煤集团、神马集团重组而成的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挂牌成立,两艘“航母”级企业集团从中原大地正式起航远行。
一年时间转眼过去。如今,两大集团均以自己的成功实践和骄人业绩,向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交上了一份优异的答卷:于逆境中诞生的它们,不仅成功跨越了经济寒流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实现了逆势而起,而且还在顺应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推进产业产品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愈行愈远。
重组一周年之际再次跨进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的门槛,看到的是井然有序,感受到的是沉稳中掩映不住的勃勃生机。
坐在集团总部会议室里,听着董事长、党委书记陈雪枫介绍大集团一年来的发展情况,让人不得不折服于重组的威力与魅力:
继今年6月底资产总额在我省率先突破1000亿元之后,截至11月底,集团营业收入又已超过950亿元,利税创纪录地突破90亿元,其中利润超过50亿元。
“到年底营业收入肯定突破1000亿元,河南煤化集团成为全省首个‘双千亿’企业已指日可待。”陈雪枫说。
重组与融合
河南煤化集团的牌子挂上容易,但要将5个情况各异的集团实质性地整合在一起,实现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却是件难事。这其中,最难的是思想与理念,最大阻力就是不理解。5家企业文化理念、管理方式、行业特点均有不同,重组前的生产经营状况也有好有坏,所以重组之初,疑虑、担忧甚至是质疑之音也几成声浪。
但事实却让这些声音变的越来越弱,直至消失。
重组伊始,河南煤化就借助思想解放这个总阀门,从理念上、行为上对广大干部职工进行引导,通过先进文化理念的“软融合”来促进产业板块的“硬融合”,同时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人事管理、战略规划、财务管理、资源配置、市场布局、技术研发“六统一”原则,集纳5家之长,打造大集团共同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成功把全体员工的思想与行动统一到了大集团的战略发展目标上来。
思想通了,理念变了,河南煤化开始大发展。
发展与跨越
5家企业合为一家时,永煤在理念、管理、文化、效益等方面均已步入一流现代化企业行列,而其他几家却各有各的难处:如百年焦煤,尽管有着光荣的历史,但历史上煤炭产量还从未突破1000万吨,销售收入始终未达到100亿元;中原大化资金链已几近断裂,如无援手必将倒下。
大集团果断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质量,调整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并通过推行内部市场化,盘活了生产要素,激发了干部员工的内在动力。
他们按照“集团相关多元化、业务单元专业化、产业链完整化”的战略发展方向,积极推进板块梳理和深度融合,把集团内部所有的生产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和发展需要重新排列组合,优化配置,构建了煤炭、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物流贸易、矿建、实业等“4+3”的业务板块整合格局。
大集团一下显现出跨越式发展的态势:在中国企业500强中,集团以第68位创下我省企业最好成绩,并首次进入了中国煤炭行业前三名;前10个月,集团的营业收入、利润分别占到了省管工业企业总额的40%和7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也超过了全省工业企业投资总额的50%。
中原大化重新焕发了生机,百年焦煤的效益增长了600%还多,近日就将突破百亿大关。
民生与责任
企业发展了,让员工得到更多实惠更是硬道理。就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河南煤化年初就响亮做出了“发展不减速、项目不放缓、企业不裁员、员工不减薪、安全不放松”承诺,如今一年过去,员工们装进口袋里的钱平均较过去增长了10%。
推进内部市场化,员工们个个能清清楚楚算出来自己能多拿多少钱;推行安全生产“零目标”,大家安全了还能多得奖金。集团还为员工们量身定制发展方向,这更让他们怎能不与企业心贴心?
在战危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河南煤化集团还勇担社会责任,通过新上项目、技改扩能和调整产业结构,截至9月底已新创造就业岗位1万多个。
被誉为我省最大、最强、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河南煤化集团,一年来取得的成绩令人震撼。但在集团18万员工和陈雪枫心里,“双千亿”只是他们的又一个新起点,他们瞄准的目标是用三至五年时间,冲进世界500强的行列,让中原大地与他们一起分享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