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内相关财经媒体报导,今年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喜人。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11月3日,国内期货市场的成交额首次突破100万亿元,达到100.3万亿元,而去年全年我国期货市场的成交额才为70.1万亿元,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商品期货市场。今年有黄金、螺纹钢2个新的期货产品品种闪亮登场,由于这些新设的期货品种适应了我国市场发展的需求,因此得到了投资者的大力欢迎。期货市场的投资者开户数达到87万户,客户保证金逼近1000亿元大关。
伴随着期货市场的蓬勃发展,国内期货市场已经逐步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原先令投资者望而生畏的“高风险”形象慢慢得到改观。特别是期货市场所具备的独特的“价格发现”功能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企业的欢迎。这也难怪,随着“中国制造”成为全球经济分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内企业对原材料的旺盛需求和对产成品的利润渴望使得企业对原材料和产成品价格的细微变动都变得极为敏感。就以目前我国位居全球粗钢产量第一的钢铁业来说,铁矿石进口价格每吨提高1美元或者钢材价格每吨下跌1美元,对我国钢铁业带来的利润损失将高达亿元以上。因此,当今年国内期货市场首次设立钢材期货时,立刻得到了国内钢铁企业的热烈欢迎,因为钢材期货的设立会促使钢铁企业借助期货市场进行钢材产品的套期保值,从而在最大程度上较早地锁定了钢铁企业的生产利润。今年6月份以来国内钢材市场价格的暴涨和8月中旬以后的大跌,如果不是有了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国内钢铁企业的利润损失可想而知。
然而,毕竟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史不长,期货产品品种较少,投资者对期货市场的了解程度不深,参与者不多,使得国内期货市场的品种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的要求,更遑论和国际期货市场一较高下。从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来看,发达国家普遍占据了期货市场的制高点。尽管由于市场生产成本的高昂,发达国家的实业生产能力有所下降,我国实业生产能力有所上升,但是借助着国际期货市场,发达国家利用资本优势和期货市场的先发制人的价格优势,牢牢把握着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话语权。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原油价格,国际资本看准了我国经济发展对石油产品的庞大需求,利用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对原油价格实施操纵,使得本来就是“无风三尺浪”的国际原油期货市场更加是惊涛骇浪,“中国需求”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大起大落的最重砝码。
遗憾的是,作为影响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最大当事人,国内企业并没有从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波澜起伏中有所受益,反倒是频频成为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价格波动的牺牲品。比较有名的案例就是去年国内三大航空公司因为购买航油套期保值导致巨额亏损,致使国家不得不对央企在海外从事衍生品交易下达了“禁足令”。今年媒体爆出的我国一些新生代富翁由于购买了在香港上市的期权产品一夜之间从千万富翁变成千万负翁的血淋淋事实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国际期货市场的高风险。在这种背景下,加快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速度,加快期货新品种的设计、开发和推出,无疑是我国正在崛起中的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争夺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价格话语权的关键所在。例如,对我国经济发展至为关键的原油期货品种尚未在我国期货市场推出,弄得我国原油价格和成品油价格不得不看着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脸色行事。还有,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飞速发展,机构投资者队伍迅速扩大,然而由于没有股指期货,使得机构在证券市场上的操作只能是“买涨”,一旦出现象去年全球金融危机时股市暴跌的景况,机构投资者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令人欣喜的是,在创业板成功推向市场之后,管理层已经把我国资本市场下一步创新的目标瞄向了股指期货,相信随着更多的期货新品种推向市场,我国资本在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话语权将大大增强,中国价格将伴随着“中国需求”这个最大的想象力概念成为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定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