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3季度以来,我国行业的经营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内钢材价格更是狂泻不止。“国内市场稳定增长的钢铁产品需求不会根本改变,企业要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保持钢材出厂价格相对稳定。”针对恐慌心理放大了国内市场对钢铁产品需求减弱的效应,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强调说,目前国内需求只是减弱,并非出现倒退。在中钢协于10月30日举行的2008年第四次行业信息发布会上,罗冰生呼吁,全行业要齐心协力,下大力量确保国内钢材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成本与价格背道而驰“3季度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可供资源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603.42万吨,特别是在成本大幅上升的大背景下,国内市场钢材价格不升反降,这是背离常理的,也是非理性的,必须引起大家警惕。”罗冰生提醒说。
据悉,1~9月纳入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具有代表性的炼钢生铁制造成本同比上升63.55%,其中1~7月呈逐月扩大态势。9月份上升61.26%,比7月回落16.02个百分点,成本上升的势头有所减弱,但钢铁生产成本仍高位运行。
“造成钢铁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外购原料、燃料的价格大幅上涨。”罗冰生解释说。据悉,1~9月综合平均企业每吨冶金焦采购成本上涨95.35%,炼焦煤上涨87.1%,喷吹煤上涨57.59%,国产入炉矿上涨80.87%,进口铁矿石上涨51.45%。
与此同时,进入3季度以来,国内市场钢材价格连续全面下跌,10月初钢材综合价格指数跌至143.94,比6月末下跌17.53点,跌幅在10.86%。进入10月以来,跌势更加凶猛,而且跌幅大、范围广。进入11月份以来钢材综合价格还算稳定。
钢铁生产成本上升,钢材市场价格反而下降,与之相对应的是,钢铁企业盈利大幅下降,企业亏损面迅速扩大。据悉,3季度纳入统计的71户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303.77亿元,比上半年盈利水平下降38.16%。上半年大中型企业钢铁产品售利润率为7.61%,9月份降至1.4%;9月份大中型钢铁企业有23户亏损,亏损面达32.4%;1~9月亏损额11.54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8.06倍。这一态势在进入10月中旬仍在继续发展。
在近日举行的“滨海新区金属与物流产业高峰论坛”上,戚向东也曾表示,4季度国内钢铁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的态势没有改变。 |